【摘要】智能小区是现代都市住宅区的新概念,也是建筑行业水平发展的标志。在建筑单位设计、施工等方面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小区建设已经成为业主们日趋追求的对象,其多功能化的享受为业主营造了更高品质的住宅生活。但智能系统也属于弱电系统,一旦遭受雷击则会引起诸多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点,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系统的组成,在此技术上提出防雷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社区;智能系统;雷击影响;防雷技术
胡苗根
智能社区弱电智能系统防雷技术研究_【全心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转载原文并说明作者来源
智能社区整合了安全预防、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三项业务,为业主创新了全面的住宅社区生活。在智能社区建设中,智能系统的运行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智能系统也是智能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智能系统受到外部因素的损坏,系统组成装置将受到损坏,降低系统智能运行的效率。
一、智能系统的主要组成
智能小区是"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理"这种新的功能模式是早期社区建筑无与伦比的。为了适应这种高性能的住宅建筑,施工单位经常根据社区的智能要求配备相应的智能系统,使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让业主感受到高质量的住宅服务。社区智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社区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包括管理主机、执行机构、传感器、传输电缆等不同结构,每个组件都发挥了更大的实用功能[1]。计算机是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监控和管理社区的供电、空调、电梯、照明等。
2、布线系统。智能社区功能的多样性使布线系统更加复杂,综合布线系统是社区线路分布的一种新形式。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相关内容较多,如视频、语音、数据、信号等,借助不同的布线系统实现传输,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3、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可以取代手动操作,使社区中的每个智能系统保持自动操作。由于智能社区的每个用户都安装了网络接口,管理者可以通过创建局域网络实现相互连接。用户还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他们需要传输的数据"点对点"传输。
4、安全系统。为避免发生在社区 ** 事件,社区设置了一个安全系统,这是一个高性能的报警结构。安全系统结构:安全中心管理主机、安全报警、传感器、传输电缆等,只要传感器感应异常运动,就会立即发出报警信息,提醒业主或社区安全处理。
5、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为了记录社区中发生的事情,这不仅有助于社区的安全,也有助于各种 ** 案件的处理提供了证据。摄像机、云台、镜头、监控器等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保安可以随时调出监控录像,掌握智能社区的具体动态。
二、雷击造成的不利影响
智能社区使用的各种智能系统是提高住宅建筑性能的基础,但虽然它们是智能操作系统,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雷电袭击"是目前智能小区遇到的最大难题,智能系统中的构成都是弱电设备,遇到强大的雷电袭击后会导致设备损坏,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1、破坏性能。雷电会产生强电流,而智能系统中的组件非常小,在雷电攻击后会破坏智能系统的性能。例如,单片机是一个非常小的芯片。当期自然雷击后,芯片中的控制电路会因强电流而 ** 烧坏。另一个例子是,传感器在雷电攻击下会立即失去传感效应。
2、导致火灾。中国的雷击火灾事件年复一年地发生。智能社区基本上在各种电缆线路的连接的帮助下发挥作用。除了在建筑物内安装各种线路外,电缆还埋在社区内地下。如果雷电的电流强度过大,则会导致线路烧坏或着火。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导致火灾问题。
3、阻碍管理。智能系统是社区集中管理的控制系统,可以在智能系统中设置用户需要使用的服务。如果智能系统失去控制功能,将降低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效率[2]。同时,系统故障也会给管理人员和保安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增加工作难度。
4、增加成本。成本增加是由雷击破坏系统后需要维护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系统损坏,增加了施工成本;在使用过程中,系统损坏,增加了物业成本。无论如何,业主的数量都会增加,系统维护期间会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环境,降低生活水平。
三、应用现代防雷技术
从空间区域的角度来看,防雷技术可分为外部防雷技术和内部防雷技术。外部防雷技术相对简单,只要连接器、引线、接地装置等结构装置安装在建筑物外部。内部防雷技术涉及建筑物内部结构、建筑物地下结构等方面,防雷难度较大现在对内部防雷技术的组成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电位连接。等电位连接是一种常用的防雷方法,对社区变压器的保护也有很好的作用。为了保持带电物体与地面电位的平衡,雷电产生的电流"抵消"掉,由此降低雷电对弱电智能系统的破坏,这种连接可通过安装等电位连接强来实现。
2、共用接地。共用接地是连接智能系统内各金属元件的综合连接方式,如防雷装置、建筑金属元件、低压配电保护线等。金属元件连接在一起后,可以控制每个元件,从多个方面发挥防雷作用。
3、屏蔽技术。屏蔽技术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电磁对智能系统的干扰。屏蔽方法是在保护范围内与屏蔽电缆相结合,创建等电位连接结构。当弱电系统被雷击时,电流可以转移到地下。例如,当雷电攻击时,电流通过导线连接进入地下。
4、适当的布线。防雷布线应参照社区的空间结构,重点研究防雷装置是否与地下管道相连。为防止雷电波攻击智能系统,应正确引入电源线、天线、屋顶等位置的线路。此外,在铺设线路时,应避免线路交叉重叠,以免线路连接混乱。
5、电涌保护。电源和信号是电涌保护器保证的主要对象。通过控制这两点,可以发挥防雷作用。电涌保护器有三层防雷结构,一层在总电室低压配电柜主开关处,另一层在配电柜处,三层在 处UPS[3]安装在电源、电气设备、计算机终端等位置。
四、系统防雷的日常维护
智能社区引进防雷技术后,应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使防雷系统与智能系统协调运行,以发挥最佳的防雷效果。防雷系统的维护包括日常检查、故障处理、更新设备等方面,社区电力技术人员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1、日常检查。检查工作是及时发现防雷装置异常,提前采取措施防止故障。当所有防雷装置安装到位时,技术人员应检查装置结构的连接是否正常[4]。例如,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顶部后,应通过调试和模拟检查避雷针是否正常工作。
2、故障维护。故障维护必须及时,并在短时间内找出防雷故障的原因,以指导处理工作。防雷装置通过防雷监测器发现故障后,应尽快拆除和维护。一般的维护方法是观察部件的连接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导线是否有锈蚀。
3、定期更换。正常情况下,防雷装置的使用时间约为 3年,防雷设备超过此期后会逐渐老化。为了保持智能社区防雷系统的性能,最好每3年重新安装一次防雷装置。此外,还应积极利用市场上销售的新防雷行业,提高智能社区的防雷性能。
结论
简而言之,考虑到为业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智能社区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防雷技术的应用。合理使用防雷装置是现代防雷技术的基础。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图纸分析社区建筑的内外结构,然后根据用户的防雷需要合理分配防雷装置。
【参考】
[1]吕从广.智能社区是现代城市生活的新趋势[J].2010年,17(12)城市经济发展:62- ** .
[2]朱明梅.国内建筑业智能技术应用调查[J].2009年,33(16)中小企业管理:9-12.
[3]江海君.弱电智能系统防雷结构设计研究[J].2009年15(2)电力防雷设计:15-18.
[4]潘雯雯.施工技术与防雷技术相结合[J].2009、40(20)上海建筑工程:93-95.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