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08:24: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 题:上海临汾路街道:党建网格 数字驾驶舱让社区治理更加智能化
郭敬丹,新华社记者
在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大办公室里,一个数字驾驶舱的几个大屏幕占据了墙壁。1000多万民生数据在舱通,57种应用在社会动员、服务寻找、应急救援等8个领域拓展,使站在数字社区成为可能。
据报道,数字驾驶舱是临汾路街道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智能城市研究所共同建设的社区治理智能系统,集深度分析、智能应用、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随着上海一网络和一网络管理建设的逐步深化,街道积极与上海社区云平台对接,开放街道层面的11个应用子系统,形成了民生数据湖。
这些数据的应用正在将群众跑腿、人们寻找服务转变为数据跑腿、服务寻找人,进一步提高精细管理水平。例如,关注妇女的两种疾病筛查服务,数字驾驶舱开发了相关的应用场景,改变了社区干部发布通知和居民到社区登记的传统做法。临汾路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主任陈代静介绍,数据系统可以自动筛选合格人员,并通过智能呼叫系统向居民发送短信通知,主动通知服务内容。
这样,居民不仅节省了来回跑的时间,而且也不会因为没有及时看到通知而错过政府提供的福利。工作人员还发现,服务人数从前几年的5000多人增加到2.1一万人,数据动在社区中寻找沉默群体。
社会动员也更准确。临汾路街道正在加快丈夫房间安装电梯的工作。在批量安装的背后,有大数据的帮助——成功安装电梯的40个建筑组信息被导入数字驾驶舱,系统描绘建筑组肖像,并在人、房屋和家庭数据库中进行比较,智能推荐最相似的建筑组。这样,社区干部就可以根据系统推荐,深入前线开展群众工作,动员居民自治,协商安装电梯计划,针对性强,可行性高。据统计,自今年6月以来,临汾路街又有16个建筑组签署了安装电梯的合同,其中11个来自数字驾驶舱的智能推荐。
智力背后,民生数据的积累是基础。临汾路街有一个民情日志大数据平台,引入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访问的信息。社区3万多户、8万多名居民的83万多条信息需求以多标签的形式清晰呈现。有了数字系统,就不用在厚厚的资料簿里搜索居民信息了。电脑里输入关键词,马上就能找到。临汾路街阳曲路760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说。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兴军介绍,有了民情日志大数据平台,临汾路街道1个街道总网格、4个街区网格、20个居民区网格、125个微网格的四级党建网格系统也有了居民信息收集、收集和分析的数字载体。条、条、块分割的数据岛被打破,各级网格中的党员干部更准确地满足群众需求。
临汾路街道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依靠大数据使社区治理更加智能化。街道办事处还有一个智能大屏幕——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这种社区大脑建设始于2017年底,是一个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平台。目前,社区大脑基本具有全覆盖的感知神经
“城运中心‘一网统管’驱动党建网格的‘感知层’更加高效。”刘兴军说,例如,在街区网格层面,党组织牵头强化与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主体的联动协调、信息共享,打破管理条线部门间的数据藩篱,对773个沿街商铺、单位等建立“一店一档”数据化管理平台,实现4个街区网格的管理行为数据化、协同治理高效化。
编辑:张秋晨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